但凡依靠电池供电的电子设备,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小到手机,大到笔记本,我们总能在网络或报纸上看到XX产品爆炸燃烧的案例。实际上,只要厂商可以严把质量关,还是足以将源安全隐患“扼杀”于摇篮之中的。
就笔记本而言,提到安全大家可能首先就会想到数据损坏、丢失或是笔记本被盗抢。而本文我们想谈的安全,则是指本本有可能会自燃、爆炸。正如前文所说,出现上述安全事故的笔记本大都源于质量不过关,只要厂商足够用心,哪怕工作条件再“恶劣”,依旧可以稳定地工作。
比如,网友曝出的这台神舟笔记本,A壳(屏幕外壳和边框)部分已经严重变形,键盘区也是破损严重,但依旧可以战斗在一线(用于展示机)。可见,在选购笔记本时,品质就是安全,也是确保用户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01
02
03
04
下面我们再分享一些笔记本电池的使用技巧:
1.避免高温情况下使用笔记本电池
2.尽量不要使用快速充电
3.尽量减少电池的充电和放电
4.切勿在潮湿或者淋湿的情况下使用电池
5.如果发现笔记本电池有过热或者膨胀变性,立即停止使用
请注意,概率并不比在大街上被流星砸中,或者说是中几百万的彩票大多少,所以大家也没有必要对于电池有过多的恐惧。
扩展阅读:电池为啥会爆炸?
锂离子电池之所以会有爆炸倾向,都是一个名为“热失控”(thermal runaway)的过程惹的祸。
本质上而言,“热失控”是一个能量正反馈循环过程:升高的温度会导致系统变热,系统变热升高温度,这又反过来又让系统变得更热。热失控是很常见的现象,从混凝土养护(会释放热量)到恒星爆炸(超新星是宇宙级热失控的产物)的大量物理和化学过程中,都有可能会出现热失控。
锂离子电池出现热失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块9V电池的两端被一个硬币桥接起来时,隔离锂离子电池负极和正极的膜状物出现的撕裂就会导致短路,而短路往往又会引起热崩溃。锂离子电池起火的原因还包括:环境温度超过60°C,经常过充,未经授权改装外壳。
不管原因是什么,经历这个反应的都是电池中的氧化钴化学物。 Valence科技公司的研发副总裁乔·拉穆勒(Joe Lamoreux)解释说:“如果你加热这种化学物,达到了一定温度,它就开始自发热,然后发展成起火和爆炸。”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有机电解液释放压力会导致电池破裂。如果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或者是遇到火花,它也有可能会燃烧。
虽然这种无法控制的反应不会经常发生,但锂离子电池的数量基数太大,让我们觉得这种事故经常发生。例如在2006年,几乎所有主要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苹果、惠普、东芝、联想、戴尔和其他公司——都在接到少量电池出现过热状况的报告后召回过产品。单是苹果一家,就在出现了9个有效报告后召回了180 万台PowerBook和iBook。更重要的是,电池的大小、配置和电池单元(cell)的数量都会影响到热失控的强度。小型电池组(比如数码单反相机上的)只有几个电池电源,所以热失控从有问题的电池单元传播到其他单元的机会相对较低。而波音787巨大的电池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它们装在密封的金属盒里,不能排放余热,其结果就是,当一个电池单元热到足以点燃电解质时,其余的电池单元就会迅速跟进。
但是你也没有必要太担心。你的笔记本并不是一个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只要定期做一些保养,锂离子电池就会安全、可靠地工作。锂离子的寿命不长,一般可以维持两到三年(无论你是否使用它)。正因为如此,所有的锂离子电池组都应该每36个月左右就更换一次。而且,每当电量降到50%的时候,你就应该可它充充电。锂离子没有记忆效应,但是电压过低会让它们严重受损。
将电池从本上取下来的说法是前几年比较流行的保养电池的做法,但目前新的笔记本无需采用这种做法,现在的笔记本电路设计中做了些应设计,一旦电池充满电,会自动切断充电电流,不存在长时间超负荷充电的想象,几乎所有笔记本的说明书上都明确说明:“有外接电源使用时无需将电池拆下”。
善用电源管理模式
在Windows中,系统本身就提供了节能、平衡与高性能等电源工作模式,不同模式下的耗电量是不同的。比如某款笔记本,其电池容量为48.84Wh,在节能模式下看在网页的功耗在28W左右,满电情况可以坚持使用48.84Wh/28W=1.8小时,但在高性能模式则只能坚持48.84Wh/34W=1.4小时。浏览网页时对性能要求不高,如果你使用的是节能模式,不就可以让笔记本续航更久吗?
需要注意的是,笔记本在节能模式下会大幅降低笔记本的主频和显卡频率,此时游戏性能会很糟糕;反之,在性能模式下笔记本会始终全速工作,在低负载(如上网、看视频)时会造成额外的资源浪费。因此,大家要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来调整笔记本的电源模式,外出时节能模式是首选,但当你需要做PS渲染或打游戏时就无需考虑功耗了(节能模式下运行PS都会有点卡),只有性能模式或均衡模式下才能保证系统运行的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