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蓝note这个名字无论从资本层面是如何产生的,终究对于用户而言,它还是魅族的产品,集成了魅族惯有的特性。随着越来越剧烈的市场竞争,魅族自2014年后半段发力后,越发有不可阻挡之势,这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小米的仓促迎战,还是魅族自身各种优缺点,无不被拿到显微镜下,众说纷纭,成为大家的谈资。
实际上,自发布之后不久我们便拿到了魅蓝note手机,试了试感觉还算ok,但是就如此下笔记录魅蓝的一切似乎又有点草率之举。思来想去,还是认为通过时间的沉淀,尽可能给用户还原一个真实的使用体验更为妥当——毕竟魅族的产能受制,在你看到这篇使用体验的时候,说不定还没有排到手机购买资格呢……
整个使用周期大约是1个月多一点,我们将分为三个部分来展现使用魅蓝note的体验感受,分别是设计、系统、使用体验。不同于追求公正、客观的评测内容,我们更多通过真实的感观体验来分享这一次记录,毕竟手机是人来用的,那些繁复生涩的技术参数能否转化成用户理解的感受,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无论手机是999元还是1999元,亦或者是3999元,它终究是用户的不同选择,无论什么样的收入水平、需要何种功能,最基础的是拿到手里的这个工具是否贴心好用,这才是应该关注的重中之重。如此,我们这一个月的体验感受,与您分享。
设计:小细节有大作用
魅蓝note窄边框的设计是给人的第一正面印象,这一设计让握持感颇为舒适,5.5英寸16:9的屏幕宽度为75.2mm(红米note屏幕为5.5英寸、宽度78.7mm,魅族mx4屏幕为5.36英寸、宽度75.2mm,人民币100元的宽度为77mm),如果你手中或身边朋友没有手机,可以试试用人民币握在手中的宽度,再稍微窄一点就是魅蓝note的尺寸了。这样的尺寸,无论是大手还是小手,男生或是女生,握持魅蓝note都不会是什么麻烦事。
机身正面风格极简,秉承魅族系列手机的外观特征
屏占比高,“看起来”视觉面积大,是魅蓝note的突出感观体验。窄边框虽不及魅族MX4/pro,也实属难得。这样让你感觉屏幕更大了,尤其是采用16:9的屏幕比例后更是如此哦。5.5英寸可视面积明显要大于魅族MX4。不过,事物的两面性也在此充分体现,新的屏幕比例究竟带来了什么?我们后面会有详细说明。
魅蓝note采用窄边框设计,屏占比突出
翻过正面,与之匹配的糖果色塑料后壳固然工艺精湛,一体成型确实在美观度上大大加分,但问题是很滑,容易拿不住,圆润的边角更是让加剧了这种危险性——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为了漂亮,有时候你不得不牺牲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你可能最终需要套上一个超薄透明的外壳什么的,才能解决滑手的问题。
背部糖果色一体成型外壳颇有iPhone 5C的感觉,正如魅族所言,此为致敬之作
再看侧边的按键,魅蓝在些许细节的生产制造方面,还有可改进的空间。比如,魅蓝note的按键手感生硬,音量键边角锋利,手感就不是很好,这在塑料零件成型的加工中,还是有改进的余地,锋利的按键边缘与圆润的机身手感搭配,实在有点突兀。
圆润的手机边角,锋利的按键边缘,显得并不协调
开关键亦是如此,总之手感并不理想
SIM卡槽部分加工精度尚有提升空间,缝隙很明显
魅蓝note是市场上诸多双卡手机之一,尽管魅蓝note是魅族第一款双卡双待手机,但我想可借鉴的方案还有很多,诸如双卡的安装方式上,魅族的处理多少有那么点不尽人意的地方。卡托中的卡1、卡2必须按照要求顺序安装,因为这涉及到卡1卡2的功能区别(网络支持,后面我们会详细讲述),且安装的时候,卡托与机身的间隙冗余空间并不多,角度稍有差异就推不进去,卡在一半了——当然这里有考量到机身的紧密一体性,但是,是否纵列排序就一定适合呢?如果换成横向排列卡托是否会更好一点?
纵列卡托安装的时候并不如并列方式
在推进过程中,卡1到卡2的阶段会有明显阻尼,安装略麻烦
卡托最后一个段落的阻尼感清晰
系统:大餐+甜点的诱惑
入手容易精通难,这是诸多游戏玩家对暴雪游戏的一个总结,我们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魅族的Flyme OS。极简的界面,更加直观的设置功能,无不体现入手容易的精神。而要想充分利用好手中的魅族系手机,无疑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体验,更不用提它本就是基于无(fu)所(za)不(wu)能(bi)的Android系统了。
体现操作系统的极简,不止是功能设置的简化,甚至图标的统一都能很好提升用户感观。魅族花了大量时间,重塑了数千个应用图标,首屏界面更为简单,整齐划一的图标样式也大大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同时,Flyme OS没有像很多Android机一样保留了“菜单”概念,桌面即一切是诠释魅族设计理念的最佳注脚。
主界面Home页居中,两侧A、B乃至更多的桌面随意设置
而单键操作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用户对于Android系统繁复的困惑,“究竟该在哪儿?究竟我该怎么用?”这样的问题基本不会出现,任何人,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基本掌握魅蓝note,这就是Flyme OS不同于很多Android系手机的一大特质。
圆点Home键操控简单,而且边缘的LED提示灯也能提醒使用者来电、短信等,非常方便
单键操作,“小圆点”是自魅族推出梦想系列手机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单键操控Android成为了一个全新的选择,用户不必再考虑区分“返回、主键、菜单”三个按钮的功能差异(当然,魅族在MX4上因为指纹识别去掉了这个设计,改为实体按键),魅蓝note完整继承了这个设计方案。但是触摸单键的坏处同好处一样明显——太容易误触了,尤其是在开启了屏幕唤醒功能后,二者“配合下”经常在口袋里被误触解锁,如果你设置开启了屏幕唤醒,最好设置一个密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防止这个问题。即便没有开启屏幕唤醒,日常使用中,触摸单键也会因为操作时误触产生干扰,这一点,真的是很难接受。
这个页面就是模拟误触的过程,如果不加密码,很容易在口袋里“自行”解锁,或者也可以取消屏幕唤醒功能,解决这个小麻烦
另一方面,无论如何调整设计,Android系统的本质还是需要返回、菜单去操控的,不同的是,Flyme OS为其设计了smartbar辅助——简言之实体键换成了虚拟按键。此外,在适配于魅蓝note的Flyme OS上,加入了悬浮球功能,极大优化了大屏手机操控性,也加强、甚至一定程度上取代了Smartbar的功能。
smartbar实际是简化了原本Android手机三键操控而设计的,在程序下方会根据情况将需要的操控按钮虚拟化显示,功能则与其他Android手机无差别
如下图所示,悬浮球可以实现绝大部分按键功能,手势控制更是进一步强化了操作的简便性,这一点非常值得称道。当然,有很多用户说,这是抄袭了苹果的AssistiveTouch的创意,但是,后者并不具备手势控制,操控还是略显简单。
悬浮球功能最大限度弥补了大屏操控的劣势,建议惯用哪手操作就把悬浮球调整到屏幕哪一侧,这样才够方便
其实,魅蓝note所使用的Flyme OS不仅是在重要功能、界面的设计上,有许多特点,在细节功能设计上,明显可以看出是以用户使用体验为中心设计的。例如,来电标示,通过网络可以标注来电,骚扰电话、甚至是顺丰派件员都能标示出来;快速拨号可以根据拼音首字母快速查阅联系人,比很多依靠联系人列表A-Z排列查找或名称输入搜索要方便许多;程序切换/管理,也较之很多Android沿用卡片式切换来得更为直观;实时网速更是最大限度利用了上边栏有限空间,给用户以精确的流量监控;系统设置也极其清晰明了……仔细去体验使用这款手机,还能发现许多贴心的功能设计,这是魅蓝note值得称道的地方。
通过标记可以轻易分辨出广告推销
顺丰派件小哥的电话自动提供适配背景,太方便了
输入拼音首字母就能直接在拨号键盘找到联系人,iPhone神马的弱爆了
权限申请神似iPhone,可以清楚了解到应用究竟要做什么
设置管理界面极为清晰,向右侧滑动即可显示文字提示,方便易用
当然,Android的通病——应用Apps的控制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如果你想更改某一个应用的控制权限、设置,必须深入设置菜单多层才可调整,显然,这是Flyme OS难以逾越的一道障碍。换个角度讲,魅蓝note使用的Flyme OS是最类苹果iOS的系统,当然这是指在理念上,抄袭可不是好事,但借鉴无疑是高明之举。
管理应用究竟有多麻烦?先在设置里找到“应用管理”
翻看列表,找到需要修改权限/管理的应用
选中应用,该界面可以看到应用的基本你情况,需要修改权限的话,选中“权限管理”
到了第四级页面,你才能开始修改应用的权限,包括弹窗等等,Android手机在这一部分简直就是无视用户到极点……
内置服务诸如支付,商店,音乐,是魅族产业布局的营收未来,当然内容也非常丰富、有质量,这些功能基本就无需笔墨了,当你使用魅蓝note时,自然有所体验。
歌曲收费?魅族音乐商店最大的特点是在于提供高品质音乐——别忘了,魅族最初就是靠音乐起家的
应用商店界面相对要简洁许多,找到应用、浏览应用都没那么复杂
Flyme OS深度整合了账号与账户,尤其是阿里巴巴融资进入后,支付的功能被最大限度强化了
最后要说的是,魅蓝note上所有的第三方程序都是可卸载的,这一点简直太良心了!btw:Flyme OS的应用商店中,还含有Google框架,有需要的用户可以选择安装哦。
卸载第三方程序,而且不会自动重装,这个良心的设计实在是太友善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