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指纹、虹膜、面容ID后,掌纹也来凑热闹?!

电脑爱好者 2017-12-01 20:24

提起安全验证技术,大家都能想到哪些技术手段?复杂的数字、图案密码?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还有人面识别?嗯,声纹识别也勉强算是吧。

日前三星在韩国提交了一项全新的安全验证专利技术,而验证源竟然是我们手掌上的纹路!有专家表示,掌纹识别技术与指纹识别拥有一些共同点,人类的掌纹就像指纹一样独特且不具备重复性,但运行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仅为指纹一半。

s_15f5ddb1c854497f9d4a9b474ea0800d

换句话说,既然指纹OK,那掌纹就更OK了,而且复杂度减半,安全性也可能略有不足。而且掌纹太大,识别过程和解锁速度肯定不会令人满意。

所以,三星此次提交的专利并非是用掌纹解锁,而是利用它来“找回密码”。

虽然如今指纹、虹膜和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慢慢普及,但使用它们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我们提前录入一组数字密码,每次修改或删除指纹信息时也都需要用这种密码验证。

1495758874281

初始的验证密码越复杂越好

为了提升可靠性,很多童鞋会刻意输入一组极为复杂的数字+字母+符号的密码,但时间长了很容易遗忘。当然,将这个密码记录在小本上,或使用指纹加密记事本APP保存也可以,但是你不觉得很麻烦吗?

OK,假设你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找不到此前设定的密码了,接下来就轮到三星的这个专利登场了:

s_49f252bb55bc43db8d1b7daeb0542299

借助手机前置摄像头对准你的手掌拍照+扫描,通过核对掌纹的形式认证后,手机屏幕中你的掌纹上就会出现密码提示。

s_d36c96a5871148fabd889d2803b00b35

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忘记复杂的初始密码了。

那么,你觉得这个专利有意义吗?

最后,咱们再来回顾一下传统的安全验证技术吧:

指纹的下一站:屏下识别

指纹识别大家已经很熟悉了,而该技术发展的下一站就是优化光学和声波解锁技术,将指纹识别传感器放在屏幕玻璃面板下面,为未来100%都是屏幕的全面屏手机服务。

1498697476192

比如,高通新一代超声波指纹传感器就能够穿透厚至1.2mm的OLED显示屏,对指纹进行扫描、录入和匹配。此外还能穿透0.8mm的玻璃,以及0.525mm的金属,相比电容指纹穿透力大大提升。而相对于行业通用的传统电容式和光学式指纹识别,该技术支持湿手解锁,而且拥有出色的防尘性能,出汗和灰尘不会影响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此外,由于高通新一代超声波指纹传感器无需开孔,可直接在屏幕上划定指纹识别区域(可以支持屏内,背部和侧边多种形式),全面屏手机将获得更好的指纹识别体验,无需再使用蹩脚的背部指纹解锁。

人脸识别:面容ID是王道

Android系统最早在4.0时代就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但真正能媲美指纹识别的,还要数苹果iPhone X带来的面容ID。iPhone X在采集面部信息时,前置摄像头基本就是摆设,而是依靠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和点阵投影器的协同配合。

1510108279890

其中,点阵投影器会发射30000多个肉眼不可见的光点投影在你的脸部,绘制出三维建模的立体面谱,红外镜头则会读取这些点阵图案,并将信息发送到A11仿生芯片的安全隔离区进行匹配对照,而泛光感应则是确保识别面部不受环境光线的影响。

在完成首次对面容ID的录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你戴了眼镜、长了胡子、戴了帽子面容ID仍然能继续认出你,并不断根据新的数据来校准识别模型。因此,苹果才敢让面容ID在解锁手机之外,还能用于购买应用以及支付Apple Pay,足见苹果对其安全性的信心。

1509499250917

现在很多Android手机又恢复了人脸识别技术,但大家大都采用的是旷视公司(Face++)提供的面部识别算法,单独依靠前置摄像头工作的它依旧属于2D建模,用于屏幕解锁问题不大,但要想涉及支付领域,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远不达标。

虹膜识别:处境越发尴尬

虹膜识别最早是由富士通带入到手机领域,微软Lumia 950系列也曾以其作为主打,但较差的体验并没有令其掀起太大波澜。随后三星从Note 7开始引入改良的虹膜识别技术,并在S8、Note 8身上延续至今。

1495758887128

虹膜识别的技术难度理论上要低于iPhone X的面容ID,只是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影响力不如苹果,所以手机厂商普遍都在想办法将类似iPhone X的人脸识别技术引入到自家产品身上,却鲜有在虹膜识别上花费精力的。

所以,即使虹膜未来的前景堪忧啊。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