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音质耳机
自CD问世起,我们就走入了数字多媒体时代,传统的磁带、黑胶唱片等由于技术老旧且效果不佳已渐被淘汰。同时,我们也已习惯时时刻刻在电脑和移动设备上使用音视频功能,这一切仿佛司空见惯;但对音频保真度有所追求的人则并不满足:一台主流性能的个人电脑与一副百元左右的耳机,或是一台普通手机与其附送的耳机……这种搭配在他们眼中,就是能听个声而已,离欣赏的高度还相差甚远。
在音频爱好者圈内有类似这样一句话:百元到千元的提升是一分钱一分货,而万元及以上的提升则是十分钱一分货甚至更多。可见音频设备在最初阶段的升级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人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并不是要推荐各位花重金去购置一套HIFI音响系统,而是我们在此推荐一些思路,获得在有限的资金预算内得到明显提升音质的方案。
● 如何判断音质的差别
相信多数消费者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时并没有注意到音质,只要设备不妨碍使用即可。可当你感受到高品质音频后,会发现之前“够用”的设备提供的音质根本谈不上享受,它可能糊成一片,高中低频没有明显的区分;或是定位不够清晰,乐器和人声等忽远忽近;更有甚者,高频尖锐刺耳,低频鼓点则隆隆作响不可忍受。这些都是低端设备的表现,不仅对乐曲的还原能力上大打折扣,长久使用下来,甚至严重损坏了听觉。
● 提升音质的几个必要条件
1. 要有良好的音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音频文件,这些文件来源于对CD音源的无损抓取,以及网络上的共享。如果你拿着几个经过强力压缩过的文件想获得良好音质是不可能的。
2. 稳定且不差的播放设备,这至少应该是一部装有支持无损音频文件播放APP的主流品牌手机;一部专用的随身音频播放器;一台拥有经过音质优化主板的PC或添加了独立声卡/独立解码器的PC。
3. 一部质量尚可的扬声器,这可以是各种佩戴方式的耳机,或是2.0音箱。
● 移动端升级思路
1. 简洁轻便型
因为主流手机的解码器等在品质上差距不大,如果只想花少量资金提升音质并且以轻便为主,只要选一款低阻抗、灵敏度高且质量过硬的品牌耳机即可。类似这种耳机在市面上可选的范围极大,价格在300元~1000元区间,种类丰富,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需要购买一款即可。但需注意,绝大多数类似耳机都有安卓系统和iOS系统适用之分,耳机的线控和麦克风功能会受此影响,请在购买前多加注意。
推荐产品:森海塞尔Momentum in-Ear入耳式耳机(749元)(图9)
索尼MDR-EX750AP h.ear入耳式耳机(499元)
爱科技(AKG)K374U入耳式耳机(399元)
2. 进阶发烧型
如果你不满足手机和耳机的搭配,对音质有更高的要求,那就不用考虑用手机作为播放平台了,一款高质量的随身无损音频播放器则是首选;而耳机的选择则需再上一个档次(千元以上)。专业无损音频播放器,其在最初就完全按照优化音质的思路设计的,没有集成过多其他芯片和复杂电路,保证信号纯净无干扰,在此基础上,除了搭载更高端的解码和运放芯片外,还设计有功率放大电路,能更从容地驱动各种高端耳机。这些播放器都支持绝大多数格式的音频文件,甚至有近些年被发烧友更加推崇的DSD文件。千元以上价位耳机方面,各大厂商则会拿出自家相对更新、更具有品牌代表性的产品,它们的设计理念不外乎就是最大限度地还原音源,没有过多音染,使得到的音质更纯净,耳机的驱动方式则有动圈、动铁、圈铁融合等。当然,如果播放设备有一定实力了,部分头戴式大耳机也可以作为选择方向。
推荐产品:森海塞尔IE80入耳式耳机(2699元)
罗技UE900S四单元动铁入耳式耳机(1999元)
拜亚动力T51p头戴式特斯拉便携耳机(1339元)(图10)
艾利和(Iriver)Astell&Kern AK Jr HIFI播放器(2499元)
头领科技(HIFIMAN)SuperMini随身听(1999元)(图11)
索尼NW-ZX100无损音乐播放器(2999元)
● PC端升级思路
从移动端设备推荐中可看出,一套进阶型的随身听音设备也动辄四、五千元,而PC端的应用没有了便携等因素的制约,可挖掘的和必须投入的精力和资金也是超出前者很多的。PC-HIFI的概念自提出多年后,至今没有得到诸多传统音响发烧友的认可,他们认为PC是多功能集成电路,设计复杂,配件繁多,因此在硬件内部产生的电磁干扰就已不属于HIFI的范畴;为了尽量减少这些干扰,市面上有很多类型的外接解码设备供爱好者自由搭配。常见的例子有:
1. 台式机家装内置专业音乐声卡→同轴线输出到功放/耳放→扬声器
2. 台式机/笔记本电脑USB界面/IEEE1394界面连接外置解码器或解码/功放一体机→扬声器
3. 台式机加装内置声卡→光纤或同轴输出到解码器→同轴或平衡线输出到功放/耳放→扬声器
4. 购买专业数字转盘,通过局域网与PC移动设备相连,从网上下载文件,从数字转盘输出到解码器→功放/耳放→扬声器
上述例子中可看出,只要遵循数字解码→模拟电路功率放大→扬声器的准则就可以实现完整的台式听音系统。至于用什么界面进行传输,则要看各位的需求和产品提供的接口了。总之从电源开始,到PC系统优化/播放软件选择,到主要设备,再到各种接口和材质的连接线,无疑是一笔相当庞大的支出。不可否认这个领域的水很深,听音毕竟是个人主观感受,一切从个人感官出发,搭配一套适合自己的系统才是正确的。至于一些不负责任的“老烧”,揣着自己的一些目的,用听似高端深奥的词语评价某款产品或某种器材搭配时,不论评价好坏,各位不可全信,如果正是自己关注的产品,则可寻求一些条件试听一下,耳听为实。
由于PC听音系统所涉及的知识点很杂,设备也是种类繁多,本次就不做详细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联系我们,待时机成熟时,则会为大家奉上详细的讲解文章。
最后还需再次强调,听音是个人感官感受,不要人云亦云;听音发烧可能所花费的资金不在摄影器材之下,也希望各位有兴趣的朋友从入门设备玩起,多积累经验,在不断摸索中得到乐趣,相信最终能组建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听音系统。
部分名词解释
推力:很形象的名词,简单的意思是说音频输出电路是否可很好地驱动扬声器的各个频段,所放出的音质是否饱满和细腻。多媒体应用中,推力也有直推和功放之分,后者是一件独立设备,它设计了独特的模拟电路放大器,对应一些型号的扬声器可得到惊艳的效果;前者则没有额外的放大电路,整体效果不及功放。
无损格式文件: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经过压缩或者经过各种算法少量压缩处理过的音频文件,常见的有WAV、FLC、ACC等,CD格式采样率通常为44.1KHz,我们可依据这个标准判断音频文件是否进行过压缩。
解码器:当前我们手中的音源除磁带或黑胶唱片外,基本都是数字音源,其存储形式为01001……我们就需要解码器(DAC)进行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才能播放出对应的声音。不论是手机等移动设备或是PC声卡,都带有解码芯片。
动圈/动铁:常见的耳机驱动形式,动圈比较传统,是通过电力带动磁铁驱动一片圆形的振膜发声;动铁出现的相对较晚,其单元体积比动圈小很多,构造更加精密,不少高端产品甚至出现3单元到6单元不等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