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超频,笔者购买了酷睿i5-3570K处理器和华硕M5G主板,一到货就开始了各种超频测试。测试结果是令人没有想到的,英特尔极力推荐的“超倍频”方案,并不能获得最佳性能。反倒是另辟蹊径的“超外频”方案,最终获得了最佳性能。接下来,笔者将会介绍一下巧超外频的方法,以期给广大读者带来帮助。
超倍频难获最佳性能
众所周知,进入到LGA1155时代之后,英特尔的处理器普遍都锁住了外频。即便是以超频为卖点的高端“K”系列处理器,也只能通过提高倍频来实现超频。至于外频则仍旧只能保持在默认的100MHz水准。
考虑到“超倍频”方案是英特尔极力推荐的超频方案,所以笔者对其进行了超频测试。进入到BIOS当中之后,保持处理器默认电压不变,倍频则从34X提高到46X。电脑得以顺利开机,处理器主频从3.4GHz超频到了4.6GHz。进系统后表现稳定,SuperPi 1M成绩为8.112秒。
“巧超外频”获得最佳性能
客观来说,“超倍频”方案虽然获得了35%的主频提升。但在测试当中,性能提升却并没有那么明显。一种通过“巧超外频”的方法,其实可以获得最佳性能。
虽然英特尔的K系列处理器都被锁住了外频,但是很多一线品牌的主板,却都可以实现微幅超外频。就拿华硕M5G主板为例,便可使用TurboV EVO这款超频软件,把“BCLK Frequency”后面的外频参数从100MHz提升到108MHz。在此之后,再把倍频从34X提高到43X。这个时候,处理器的主频便从3.4GHz超频到了4.657GHz,运算SuperPi 1M的成绩减少到了只要7.894秒。相比“超倍频”方案来说,虽然最高主频没有获得明显提升,但是性能提升却是非常明显的。
小结
之所以巧超外频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性能提升,实际上外频是与总线频率有所关联的。也就是说,外频提升了8%,其实就相当于总线频率提升了8%,数据带宽也就相应提升了8%。因此,在同样主频之下,超外频所获得的性能比超倍频性能更优。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微幅超外频,则肯定能获得超频方案里的最佳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