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iPhone 6S以2GB RAM“大内存”自居时,Android领域高端新品的RAM已经实现了从4GB向6GB的过度,更为夸张的8GB RAM也箭在弦上。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有必要刻意追求这些超大的内存吗?
大内存为啥没体现
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可以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系统占用、当前运行、后台驻留和可用内存。在很多用户的潜意识中,如果配备4GB内存的手机平时恰好将资源平均分配给了这4个部分(即可用内存为1GB),那武装6GB内存手机平时就会拥有3GB的可用内存?
可惜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理想(图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6GB(内存)手机默认情况下可用内存容量可能不足2GB,而且更大内存对手机性能的改善也是微乎其微,日常使用中我们很难感受到内存扩大后的好处。
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Android的内存管理机制
Android旗下的APP很没有“规矩”,存在较为严重的“全家桶”现象。因此,当我们启动某款APP时,该APP则可能偷偷在后台触发与其关联的其他APP启动(图2)。长此以往,手机的后台驻留内存部分就会挤入大量的这种关联自启的APP,导致内存资源的严重浪费。
另一方面,Android内存的管理机制就是“来者不拒”,很多通过Home键或使用返回键退出的APP并不能彻底关闭,只是从前台转移到了后台驻留,依旧会占用内存资源。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当我们需要时可以直接将后台驻留的APP切换到前台,并避免之前的进度不会丢失。
Android系统会对所有后台驻留的APP进行监控和权重排序,当我们新启动某款占用内存资源较高的APP时,后台会作出判断,关闭权重较低的后台APP以释放内存,确保系统永远都有1GB左右的内存资源可用。因此,只要你的Android手机配备了3GB或更大的内存,就会发现无论是4GB还是6GB内存的手机,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可用内存始终会徘徊在1GB~1.5GB(图3),很难再有所提升。
换句话说,更大的内存容量,在当前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下,最大的受益者只是后台驻留部分的空间,它可以让你随时在更多后台APP间切换而不会丢失数据。如果你没有同时运行多程序,或有多任务工作娱乐需求的话,3GB内存足以,4GB和6GB也仅能算是锦上添花。
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品牌厂商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及续航时间,会在系统中做出将后台APP(超过一定数量时)完全“冻结”的机制。如果你手上的产品对内存占用始终保持在降低的档位,那么就不需要再额外使用其他插件杀进程,限制后台应用程序了,厂商已经帮你做了这些工作。
小提示
谷歌在Android 6.0中引入了Doze Mode 和 App Standby机制,旨在解决手机待机耗电和内存占用的问题。可惜,触发Doze Mode的前提是手机静止不动1小时以上,而App Standby的触发前提则是至少24小时内没有运行过某款APP,而且该APP还不能被其他APP间接调用……没错,在国内全家桶和关联启动的大环境下,Android的这两项节能机制形如虚设。
如何防止APP关联自启
APP相互间的唤醒自启,除了耗费内存资源外,还会消耗宝贵的电力。因此,能否加入禁止APP关联自动功能,就成为衡量Android手机品牌间软实力和态度的战场了。
以魅族为例,在Flyme5或更高版本的系统里,就提供了禁止APP关联唤醒的设置选项(图4)。此外,华为EMUI 4.0版系统也加入了类似功能。如果你的手机自身没有提供,但系统版本为Android 6.0或更高,我们则可通过安装“绿色守护”实现APP的关联唤醒。如果系统版本为Android 5.x或更早,想运行“绿色守护”就需要破解Root权限了。
理性看待超大内存
超大内存对Android手机而言是趋势大于意义,在各品牌“军备竞赛”日益激烈的当下,6GB或8GB内存将成为宣传中的一项即为吸引眼球的卖点,用户可以不用,但旗舰手机不能没有。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在预算有限时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大内存,比如ZUK Z2 Pro旗舰版(4GB+64GB,2299元)的性价比就远远高于尊享版(6GB+128GB,2699元)。如果你真的为了追求大内存而选择加价购买了更高配的手机,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这笔钱用作了无用功。
扩展阅读:后台驻留APP可被限制
为了提升Android手机的可用内存容量,避免后台驻留APP的额外耗电问题,一些手机厂商对后台驻留APP的数量进行了限制。以一加手机3为例,其海外版在默认的系统固件中只能保持3个~4个应用正常驻留,多出来的后台APP在二次启动时会重新加载。由于很多玩家认为一加的这种做法浪费了6GB大容量内存的优势,所以一加在后续的固件更新中不得不取消对驻留APP数量的限制。如果你的手机内存较小,或是想提升手机续航能力,免去关联自启问题,可以在开发者选项的“后台进程限制”选项中手动设定0个~4个驻留进程的数量(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