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骁龙625和联发科P20级别的处理器平台入驻千元手机,性能什么的已经不是这些实惠手机的瓶颈了,毕竟对绝大多数小伙伴而言,只要手机能流畅玩王者荣耀或阴阳师一类的游戏就OK了。此时,更多童鞋的注意力都会放在另外的两个参数上:续航和拍照。
续航什么的迄今没有啥太好的解决办法,想塞进更大的电池就必然要加厚手机,所以大家都在想办法进一步提升快充功率。
而想提升拍照效果,更多的厂商都开始依靠“以数量换质量”的方案。没错,就是给手机塞进2个摄像头,比如普通摄像头+景深摄像头、黑白+彩色摄像头、广角+长焦摄像头。
就效果而言,普通+景深摄像头的方案最廉价,效果一般,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实现先拍照后对焦的特效;黑白+彩色中的黑白镜头可以捕捉更多画面细节,只要成像算法没问题拍照效果最为给力;广角+长焦的特色是可以实现2倍左右的无损变焦,适合捕捉远处的风景。
但是,镜头数量多就一定效果好?
反正三星和索尼是不服的,君不见Galaxy S8/S8 Plus和Xperia XZ Premium依旧是靠单颗镜头打天下吗,而且效果也不比iPhone 7 Plus和华为P10等双摄手机差。
实际上,无论是单摄还是双摄甚至未来的更多摄,真正最能影响成像效果的,还是要靠主摄像头自身的素质。啥叫主摄像头?普通+景深方案里的普通镜头、黑白+彩色方案里的彩色镜头、广角+长焦方案中的广角镜头。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主摄像头的素质,那就得从以下5个角度入手啦。
单位像素更大的传感器
手机摄像头里的核心就是CMOS器件(就是我们常说的传感器),传感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它能够把环境光记录并转化成电信号,然后传输给CPU处理器处理。
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睁大眼睛和眯着眼,哪一种看东西更清楚?
除非你是近视眼,否则肯定是睁大眼睛才看的最清楚吧?
所以说,在同等像素下传感器越大,单一像素的面积也相应越大,其接受光信号的能力越强,捕获的光子越多,于是信噪比提高,得到的画质越出色。
目前,主流旗舰手机的CMOS传感器尺寸已经逐步从1/3英寸向1/2.3英寸甚至更大尺寸过渡。同时,主打“大像素”的传感器也纷纷出炉,比如索尼IMX378的单像素尺寸就有1.55μm,稍逊一筹的IMX260/IMX362则有1.4μm,IMX286/IMX386有1.25μm,IMX298为1.12μm。
理论上μm前面的数字越大,意味着眼睛睁的越大,即这个传感器就拥有更好的暗光表现,也就是自身素质越好。
更大的光圈不可少
除了传感器,光圈的大小也会影响暗光下表现,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就越容易拍摄清晰明亮的照片。光圈的单位是F/x.x,其中F/后面的数字越小,意味着光圈越大。
比如F/2.8在今天来看就是最小的光圈了,而F/2.0才算是大光圈里的入门,F/1.7应该算是光圈最大的代表了,比如三星Galaxy S7/S7 edge和OPPO R9s的镜头光圈就达到了F/1.7。
不过,超大光圈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镜头的边缘锐度更难控制,广角端拍摄时容易出现暗角。但是,这个缺陷可以通后后期加锐的措施得以弥补,所以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
对焦技术不可忽视
提到对焦大家应该很熟悉吧?对焦速度越快,意味着抓怕速度越快,可以便于我们捕捉精彩瞬间。
目前对焦技术主要以反差对焦(所有摄像头都支持)、相位对焦和双核对焦为主,其中相位对焦算是勉强登堂入室,而双核对焦则算是小有成就。
此外,除了依靠镜头自身的三种对焦方式以外,现在还有很多手机增添了激光对焦模块,从而实现混合对焦模式。
如果你喜欢拍摄微距,激光对焦最牛,日常拍摄,双核对焦最牛。记住了吧?
防抖只有光学才靠谱
在光线不好时,我们很容易拍出发虚的照片,而原因就是暗光下拍摄对镜头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小手一抖出现发虚问题是必然的。
所以,防抖技术是决定手机暗光下拍摄效果的必要保证。
很多手机都说自己支持防抖技术,但大家需要注意防抖的前缀,如果是数码防抖,那基本没啥意义,只有支持光学防抖的手机,才是好手机。
目前最出色的手机防抖技术就是四轴光学防抖,可以实现横向+纵向+前倾+侧倾8个方向的修正抖动。很多高端手机已经支持四轴光学防抖,以及三轴数码防抖协同作战,整体效果略有增益。
但可是,可但是,出于成本和结构的制约,如今双摄方案的手机,只有其中的一个可以塞进光学防抖技术,另一个则无缘享受。
相机APP决定终考成绩
说了这么多影响拍照效果的硬件因素,但真正决定一张照片好坏的最核心要素,却是相机APP的成像算法。
特别是双摄手机,在大光圈(背景虚化)模式下,如果相机APP算法不给力,你将会看到一张惨不忍睹的照片,这就是算法不到位造成的。
好了,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是谁在影响手机拍照效果的了吧?在挑选手机时,一定要多多考察影响效果的这几项关键参数哦。